地點
PMQ元創方智方

Roomba Calligraphy

1
第一層
功能、美感與物料

以自動化手法表達藝術:掃地機械人的動作如執筆揮毫,在石墨粉塵間勾勒軌跡,用機械與人類、書寫與擦除、聲音與消逝的對比探討無常的美學。

2
第二層
結構、社會與文化

作品將自動化昇華為「詩情畫意」,這一由偶然性、動作與感知組成的流動系統,揭示了技術、文化與主觀意識如何共同構建變動的真理與集體空間。

3
第三層
情感、存在與願景

作品反映了在消逝中留痕的渴望,呈現機械與人類共同創造轉瞬即逝之美,在掌控與失控、自動與主動間,書寫詩意的存在。

《Roomba Calligraphy》是一個動態裝置,探討機械與人類、書寫與擦除之間的張力。受藝術家賽.托姆布雷的書畫風格啟發,這件作品將機械人的清潔行為轉化為書寫藝術,演繹機械與人類的「共舞」。

展廳地面上鋪滿細膩的石墨粉,掃地機械人 Roomba 穿梭其中。它們一邊書寫,一邊擦除,漩渦與線條交織,形成動態變換的視覺語言。每台 Roomba 都配備一個3D打印擴音器,發出慢速波動的聲音。觀眾行走於裝置中,聲音隨所在位置轉變,這彷彿是一種真理主觀性的隱喻。

在裝置中心,上野健透過擴音器製造聲音,整個作品融合機械聲、即興人聲與詩意語言。機械聲的精確性與人聲的隨機性形成鮮明對比,寓意技術演變中人類的獨特性。這種互動猶如一場關於書寫的考古探索——書寫、消失又重現,如此循環往復,展現了上野健對聲音、存在和表達邊界的探索。

host_creative_studio_title

上野健(Ken Ueno),作曲家、表演家、聲音藝術家及學者,羅馬獎及柏林獎得主,現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作為聲樂家,他開創了個性化的演唱技巧,聞名海外,曾與波士頓現代樂團計劃、華沙愛樂樂團及立陶宛國家交響樂團等世界知名樂團合作演出其聲樂協奏曲。

上野健的作品挑戰音樂傳統,重新定義音樂創作者的身份及其創作方式,他的裝置作品曾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當代藝術館以及香港新視野藝術節等國際場館展出。其代表作品之一《代達羅斯之無人機》(Daedalus Drones),將聲音、建築、燈光和無人機組成嶄新的混合藝術,2021年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首展。上野健與香港淵源深厚,曾為大館、自由空間、奧沙畫廊及香港逸東酒店創作作品。

地點
PMQ元創方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