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
PMQ元創方地面廣場

竹繭

1
第一層
功能、美感與物料

追溯竹子的角色轉變——從棚架至文化符號,重新定義被忽略的材料。

2
第二層
結構、社會與文化

對比工業模組化與自然個體性,揭示材料如何在社會、經濟與技術演進中被重新詮釋。

3
第三層
情感、存在與願景

體現韌性與謙卑,象徵人類在技術變局中的適應力,描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未來。

《竹繭》借竹棚在香港發展中的應用歴史為主要敘事,結合中國文化中「天圓地方」的概念與造型,探討在科技進步中如何保持人文溫度及對理想未來的探索。這一互動裝置透過人力驅動,將演算法表現(「天圓」)與研究文獻(「地方」)巧妙結合。

「方」象徵地理人文,外露的機械軸承嵌入文獻,形成一種可觸摸的「地方誌」,基於此,竹子在此作品中作為土地記憶的載體,承載著建築、器具和符號的多重身份。「圓」喻意天道運行,中央的圓形空間透過數控水霧裝置製造流動的雲靄,如同「海市蜃樓」,象徵香港城市形態的探索。而人力貫通天地,觀眾轉動竹軸啟動水霧裝置,溫感變色的0101編碼從透明變為黑色,同時出現二維碼供掃描觀看。歷史與未來在此交融,呼應《易經》的智慧——「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host_creative_studio_title
零界點

設計團隊名為「零界點」,意為「一群反思中的探險者」。成員包括:裝置藝術家楊蓓雅;策展人、混合媒介藝術家羅嘉豪;交互體驗設計師肖雨薇;產品設計師葛馨萌;裝置藝術家、產品與空間體驗設計師袁易;工業設計師楊圳。

團隊秉持「設計是調和人與自然的平衡」的理念,旨在通過可持續設計,將人類活動產生的廢料轉化再生,創造環保產品和裝置,以此喚起大眾對人與自然共生的反思。

袁易

葛馨萌

肖雨薇

地點
PMQ元創方地面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