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繭》借竹棚在香港發展中的應用歴史為主要敘事,結合中國文化中「天圓地方」的概念與造型,探討在科技進步中如何保持人文溫度及對理想未來的探索。這一互動裝置透過人力驅動,將演算法表現(「天圓」)與研究文獻(「地方」)巧妙結合。
「方」象徵地理人文,外露的機械軸承嵌入文獻,形成一種可觸摸的「地方誌」,基於此,竹子在此作品中作為土地記憶的載體,承載著建築、器具和符號的多重身份。「圓」喻意天道運行,中央的圓形空間透過數控水霧裝置製造流動的雲靄,如同「海市蜃樓」,象徵香港城市形態的探索。而人力貫通天地,觀眾轉動竹軸啟動水霧裝置,溫感變色的0101編碼從透明變為黑色,同時出現二維碼供掃描觀看。歷史與未來在此交融,呼應《易經》的智慧——「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